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访谈
为侨服务32载,回报祖国恩情
【 发布时间:2020-01-13 信息来源:北京市朝阳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吴杏容,印度尼西亚归侨,1940年出生,兄弟姐妹七人。父亲早逝,母亲和19岁的大哥挑起生活重担。1954年与母亲、三姐回国。1980年,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部侨联秘书长、副主席兼秘书长。2000年,朝阳区酒仙桥街道成立侨联,吴杏容连任三届侨联主席。两次被评为北京市、朝阳区统战系统、侨界的先进个人,酒仙桥街道第一批十佳优秀小红帽志愿者2010年被朝阳区评为侨界之星2014年被评为央企侨界先进个人。她的家庭被评为酒仙桥地区学习型家庭标兵优秀小红帽志愿者家庭迎奥运文明家庭。她在任期间,酒仙桥街道工委被评为北京市基层侨联工作示范单位,被国务院侨办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先进集体 

深受兄长影响,誓报祖国恩情

吴杏容的父亲祖籍福建泉州,解放前在印度尼西亚做苦工。吴杏容兄弟姐妹七人,她是最小的女儿,父亲不幸早逝后,全家靠母亲和19岁的大哥维持生活。大哥在华校从事教育工作,始终心系祖国,积极组织当地华人捐款,支援抗美援朝前线和购买急需药品。

1954年,吴杏容与母亲、三姐回到北京。由于中印尼关系紧张拿不到侨汇,加上昂贵的药费,母女三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党组织了解情况后,每月发给她们12元生活费。母亲理解和体谅国家的困难,变卖从国外带回的手表、自行车、首饰和高级的床上用具,维持生活。因为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吴杏容与三哥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我的三个哥哥为不能供养我上大学深感内疚,我虽然失去了这个机会,但是并不后悔。在党的关怀下,我学到了很多大学校园里没有的知识。”

困难压顶时,祖国伸以援手,帮助他们从困境中挣扎出来。同时她的两位哥哥也对祖国施以回报,为国家和侨务工作做了诸多贡献,并因此两次荣获中央组织部抗日战争纪念章,先后被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现任主席习近平接见,两个嫂子和一个侄女在国庆70周年荣获70周年纪念章。

受亲人影响,吴杏容的胸腔跳动着爱国心,她将回报祖国的恩情,作为一生的目标。

拥护侨法,喜帮母女团圆

1991年《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行以来,有力地维护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 

1994年,吴杏容担任原电子工业部中直机关侨联副主席。一天,部直属医院四零一医院的归侨王小维心急如焚地前来求助。原来,王小维丈夫不久前去世了,婆婆将4岁大的孙女带走,不打算将孩子还给她。吴杏容带王小维走访了当时全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下简称“全国侨联法顾委”),办公室负责人告诉她们,老人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争取孩子只能用说服教育的方法。 

全国侨联法顾委领导高度重视这件事情,派专人与电子部和四零一医院党委商谈,为普通归侨王小维争取合法权益。三方均派专人向四邻了解婆媳关系、多次上门看望小维婆婆一家、耐心说服开导老人,并帮王小维在北京晚报刊登寻人启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得知孩子在山西叔叔家后,法顾委又发函请山西省委和相关公安部门协助,母女终于在中秋节前夕团圆,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吴杏容听闻消息后很开心。“她们母女在中秋节前夕团圆,对她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小维的父母在香港,只有姐姐在北京。在困难面前,她们是弱势群体。侨联是广大归侨的家,应该给她们提供保护。”后来,王小维在吴杏容的劝说下,于1996年重新组建家庭,定居香港。

走访侨情,开创工作局面

2000年,酒仙桥街道成立侨联组织,负责反映侨民心声、传达政府政策、凝聚侨界人士、维护侨民利益、搭建服务平台、组织文化活动等多项工作。当时,街道的相关工作人员找到吴杏容,希望她能接手侨联主席一职。

 街道内的归侨年事已高,老人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又多,属于弱势群体,是吴杏容工作的难点,也是工作的重点。 初任侨联主席时,她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两件事至今为止,都令她印象深刻。

前几年,街道的一个侨眷请她帮忙复印文件,她复印好后,亲自送到侨眷家中,由于侨眷对她的不信任,便不开门,让吴杏容从门缝塞给她,这件事在当时让她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街道的另外一位侨眷,因精神失常,在街上遇到吴杏容时,推了她一把,导致她腿部受伤。 事后吴杏容才了解到原来是街道没有分给她新的住房,她才这样做,于是,吴杏容亲自到侨眷家中给她解释侨联规定的住房政策,希望侨眷理解。

综上事迹,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层出不穷,但是她丝毫不气馁,根据地区实际侨情,挨家挨户拜访,在了解侨友们的详细情况后,她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

 12年来,吴杏容依旧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和患病的归侨、侨眷。吴杏容的家庭还多次拿出珍藏的工艺品和老伴亲笔创作的字画参加扶贫济困拍卖会,其中《八荣八耻》硬笔书法在拍卖会上,以全场2600元最高价让社会单位买走,为扶贫济困拍卖会增加了一笔资金,用做帮助孤寡老人,山区儿童。

吴杏容不单为孤老、残疾、困难家庭排忧解难,献爱心,还关心青少年成长。在高家园、中北路、驼西、大山子社区党委支持配合下,她利用寒暑假组织部分社区中小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带孩子们到需要社区关爱的孤老、特困家庭走访慰问,志愿承担了孩子们假期校外辅导。

吴杏容认为侨联组织应成为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的工作助手,积极宣传归侨好人好事,加强街道政府部门与广大归侨侨眷的联系,发挥好助手、宣传、桥梁纽带三大作用。在工作总结会上吴杏容邀请街道、社区领导参加,积极反映情况、征求建议,她的举措得到了市、区、街道的一致认可。

挽救失足青年,带病为侨服务

吴杏容从社区归侨侨眷身上发掘闪光点,积极宣传好人好事,放大身边人的正能量,让更多人感受到广大归侨的爱国情怀。已故的缅甸老归侨洪茂金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他发现社会上的失足青年找工作困难重重,劝服儿子的公司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随后2年内洪茂金儿子的公司吸收社会失足青年13人。而且,他还说服一位青年戒掉了喝酒、抽烟、赌博的坏习惯。吴杏容一直强调:“我只是发现、总结、汇报社区归侨侨眷们的好人好事,获得荣誉不是我的功劳。”

2009年,吴杏容不幸患上乳腺癌。929日,当她从手术室出来,看见曾经的工作搭档、现已是街道武装部部长与老伴一起等候在手术室外。吴老说:“我一出手术室,一束漂亮的康乃馨迎面而来,老搭档还牵挂着我,我内心很感动。不仅如此,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干部,街道组织科科长都前前后后来医院看望我。”  

手术做完后,接下来是不到半年的化疗期,吴杏容依然坚持为侨服务。她时常戴着头套走访侨情;为及时参加工作会议,请求医生调整化疗时间;甚至在病床伏案完成工作总结、策划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吴杏容说:“我是侨联主席,我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放弃家庭义务,老伴支持工作

吴杏容始终把奉献当事业来干,将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老伴赵耀远不仅是她强有力的后盾,更是为她出谋划策的智囊。

为了帮助吴杏容的侨联工作,平时爱好美术的赵耀远想出了宣传的好办法。他们在芳园里楼宇中自费投资千余元,买最好的粉笔制作图文并茂的版面,开辟了墙上黑板报《夕阳红》学习园地。从2007年到2011年,将近60期黑板报全部来自赵耀远的创作,在夏季他顶着太阳,汗流浃背,坚持创作黑板报。居民被他的精神感动,会站在一旁为他扇扇子。4年多的时间他们坚持每10天换1刊,积极宣传国内外大事、法律法规,老年日常生活保健知识,社区机干、居民中的好人好事等,深受楼宇老年朋友的欢迎和赞扬。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楼群里举办了个人画展,画展是关于宣传奥运的内容,图文并茂,大大增加了居民对奥运的了解。随后,社区居民自发通知了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社派记者李永先采访了他们,把老两口对奥运贡献的事迹登在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1980年到2012年,吴杏容这样总结自己32年的侨联工作,年少受家庭的影响,我的爱国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工作时得到了上级和街道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具体实施过程中汇集了三届委员的集体智慧;我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的信任、尊敬和爱护;同时有家庭尤其是老伴的全力支持。如果没有这5种力量,我可能不会像今天走这么远。

2012615日,吴杏容退休后,仍旧积极参加侨联的活动,义务到侨眷家中走访,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感念祖国恩情,从事侨联工作的吴杏容不辞辛劳,为广大归侨排忧解难,她将这作为自己回报祖国的方式。吴老说:只要你真心实干、勤学勤问、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就能把工作做好。” 

北京市朝阳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版权所有 热线电话:010-65094371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五条8号 邮编: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办公室 传真:010-65094093 E-mail:cyql@bjchy.gov.cn